[金馬] I’m Not There

後勁很強的一部片。

我從來不是Dylan迷,手邊的搖滾記也只看了一半。Dylan令我嚮往的是那個年代氛圍,與他不可動搖的經典地位。

第一個讓我感興趣的是片名「I’m Not There」,上網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首歌並沒有被收錄在任何一張Dylan的專輯裡,僅有bootleg的版本流傳。不過以這首歌當片名,倒是有一點一語雙關的感覺。

片子由六個不同的演員分別演繹Bob Dylan人生中不同的時期,大量隱喻、拼貼的手法,呈現的不能說是Dylan的生平,但卻表現出他一生信念的轉變,骨子裡不變的關懷,與對傳統的熱愛。看完這部片,你會覺得Bob Dylan所擁有的正是一種搖滾樂之所以動人的原因,並且也為此深深著迷。

是一部很棒的片子!

Cate Blanchette

Continue reading “[金馬] I’m Not There”

This Will Destroy You

This Will Destroy You – Quiet

安靜的浪一波波襲來,卻緩緩滑過腳底。
我才明白,事物最終必歸向靜謐。
在你的喧嘩與我的沈默之間。
(沈默,還是沈沒?)

於是我們開始觸摸邊界,再也不管四濺的浪花。
當時一切都很美,被你灼傷的痕跡一直都在。

後來我才知道我並沒有靠岸,是你偽裝成了陸地。
所以我轉身,躍入沙漠。

Artist: This Will Destroy You
Album: Young Mountain

01 Quiet
02 This World Is Ours
03 I Believe In Your Victory
04 Grandfather Clock
05 Happiness: We’re In This Together
06 There Are Some Remedies Worse Than The Disease

玩美女人 Volver

Volver

Directed by Pedro Almodóvar / Official Site

Volver: Come back / Return

回來
帶著皺紋的額頭
時間的風雪
染銀了我的眉毛

我恨妳因為我太愛妳,我恨妳不明白我受的苦。
我聽見妳的旋律,我聽見妳的呼喚。
我回來,為了祈求妳的原諒。
(不單為了妳,還為了輪迴中的孤獨遊魂)

我帶來繁花綠葉獻給所有的靈魂,
是句點是終結亦是完美。

那些強烈與甜美,魔幻與瑰麗,存在妳們的血液中。
女人啊,美麗而堅強。

母親的髮在女兒的皓腕上閃亮,
記住,要讓媽媽知道妳有多愛她。

活著
我的靈魂緊抓著
一個甜美的回憶
我不禁再次哭泣

Continue reading “玩美女人 Volver”

Never Let Me Go


Never Let Me Go(中譯:別讓我走
by Kazuo Ishiguro(石黑一雄)

It was shortlisted for the 2005 Man Booker Prize.

「某個地方的一條河,河的水流得很急,水裡有兩個人,努力抓著對方,緊緊地抓住,但是最後水流實在太強,他們只好放手,各自漂流。」

他們是人,真真實實的人。他們寫詩、畫畫、創作;他們懂得愛,甚至比一般人都懂。
然而他們又不是人。世上的人們,怎可能如此坦然面對為了死亡而生的命運。

小女孩閉上雙眼,緊緊抓住最後的渴望。淚水滑落,然後放手。
平淡而坦然的口吻最是令人心碎。

我想到辛波絲卡的詩這麼說:

臨死之前
我不喚回記憶,
我要召回
逝去的事物。

(…)

從洞口的窗口飛離,
飛入寬廣的世界,
讓人驚呼:「啊!」
這樣我可以哭泣。

Tommy和Kathy各自漂流,然而他們終能流向那失落的一角,那能夠尋回一切失物的Norfork。

baby, never let me go…」

練習曲‧生命中的片刻相遇

去年在金馬影展就想看這部片,可惜沒有買到票,想看的念頭也擱下了。
聽說4/27要上院線,看到這張海報又覺得好喜歡。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是有點兒矯情。
然而有時候,我們所需要的或許也就是這麼一點決心和勇氣。

坐火車也好,騎單車也好,真想去看看山,看看海;
去感受人與土地,去經歷生命中每個片刻相遇的美好。

(不要跟我說「你連騎單車上馬路都不敢了,還騎單車環島」-_-)

Official Site

反戰也可以很溫柔

Trailer of Joyeux Noël

原來和平是一場太溫柔而易碎的夢。

所以我們只能小聲、安靜的享受這場夢,因為明日清晨他便會消散於無形。

我們可以一起餵養這隻小貓咪,管他是叫小不點還是小飛。
我們可以交換彼此的食糧與酒,欣賞彼此的愛人。不分國籍。
最後,還可以來一場以戰壕為球場的足球賽。

這晚,是真正的平安夜。

honest, courageous, and recognition

Most people go through life dreading that they’ll have a traumatic experience.
Freaks were born with their trauma.
They’ve already passed their test in life.
They’re aristocrats.

Nothing is ever the same as they said it was.
It’s what I’ve never seen before that I recognize.

– Diane Arbus (1923 – 1971) –

當我們勇於面對自己,願意真正去理解他人時,才能誠實且平等地看待一切。

前天法文課下課以後,在滂陀大雨中趕了晚場的《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

原本對Diane Arbus並不熟悉,只依稀在Susan Sontag的書中見過這個名字。及至看完電影引起興趣之後,開始搜尋Diane Arbus的資料,才深深地著迷其中。看完電影你絕對不能說你對Diane Arbus的生平有了什麼瞭解,因為這部電影並非敘述Arbus的真實生活,而是從Arbus的傳記中取材,想像並虛構出一段沒有發生過的故事與感情。

Sontag說,Diane Arbus的藝術是反動的藝術,是對上流社會的反動,是對約定俗成的概念的反動。一直以來,攝影被認為是記錄下美好的瞬間,而透過Arbus的作品,我們看到的不是表相的美,也非時空交錯中的瞬間。因為她所拍攝的就是人像,靜止中的人像,甚且是一般人觀念中所謂的怪胎(freak)。她曾經說過:相機就像一種執照一樣,許多人希望受到那麼多的關注,而那是一種合理的關注。也許就是她認為所有人都有被關注的渴望,以及權力,也許是她認同這群在夢想和對異化、殘缺、死亡的恐懼中生存的人們,也許,她更認為自己就是這個族群中的一員。所以,她拍攝了那麼多如此特異的照片。

Nicole Kidman很適合詮釋壓抑而略帶神經質的角色,觀影過程中我一度感受到在看The Hours時的那種壓迫感。電影的最後一段令我印象很深刻,當Diane前往天體營拍照時,看書的女子問她:那麼,你要拍我嗎?Diane笑笑:不,我還沒有要拍,…你可以告訴我你的秘密嗎?

只有當我們願意真正去瞭解,並且認同的時候,我們才能忠實的紀錄下這一切。

Diane Arbus Unofficial Website
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 Official Website

瞬間 Moment

moment.jpg

柯博凱個展 Bruce Ko Exhibition|瞬間 Moment

2/10 – 2/16 2007

台北市吉林路110號 吉林藝廊

Bruce是我法文班的同學,高高帶著藝術家氣息的可愛大男孩。

今天上完了我們倒數第三堂的法文課之後,一群人有情有義的去參觀這個展覽。XD

瞬間光景的捕捉一向是攝影作品中的主軸,然而以照片為底所鋪陳出來的畫作卻有一種奇妙的和諧感。宛如結構之上的光影,隱隱約約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處取得平衡。時間、空間與情感的流動巧妙地躍然其中。

一直認為一張照片不僅呈現出影像所承載的主題,更是一種主題的延伸。結構之上的筆觸或清或淡、或糾結或纏繞,宛如承載時間的重量與具像化的流動。隱隱然有種恍惚的錯覺,似乎置身在某種奇妙的時空。

除此之外以紅色為主的畫作倒是令我很感興趣。創作理念是由於我們自身文化傳統中紅色的象徵意義,然而我一直想到的是「紅色」在原初心靈中的神聖性。既鮮豔強烈,卻又緊緊的與個人生命經驗相連結,外放卻又隱晦,公眾而又私密。

最後,最有感覺的作品是《遺忘的房間》。

推薦大家去觀賞。C’est très bien!

My 2006 Favorite

現在才來寫這個年終榜似乎是有點太晚了些(不過總比早就應該寫出來的2006金馬影展觀影心得來得早多了吧,囧)。

要說是年終榜,好像也沒有那麼了不起,我既不是專業的樂評或影評,也不見得能聽或看出什麼門道,頂多只是單純的喜歡或不喜歡而已。甚至連一個樂團的進步與否,我也不是那麼介意或甚至聽不太出來的(當然太過千篇一律的東西則另當別論了)。所以,這裡只是一份按照個人聆聽與觀賞的喜好挑選出來的,2006年最喜歡的20張音樂專輯與10部電影。

不過好聽好看的東西太多而時間太少,所以有些難免成為遺珠之憾了,希望今年可以把他們補齊。至於心得,我就不放了啦。對我這種懶惰的人來說,寫這個是很累的事。就當作是欣賞一下唱片封面與電影海報好了。哈~

Continue reading “My 2006 Fav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