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 破浪而出?

破浪而出?—談集體社會中個人存在的可能

一、前言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Michel Foucault在其名著Madness and Civilization中,探討古典時期興起的「理性與非理性」、「理性與瘋狂的區分」到底是在什麼樣的歷史狀態下形成的。我們一般都認為理性是永恆的,是人類本性的一部份,和理性相對的瘋狂也就是自然的現象了,但Foucault所要揭露的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理性與瘋狂之間的不斷互換,理性之所以勝利,是由於權力的運作,,是以「理性」之名對我們一般認知的「非理性」的排除。

在本文中,我想以Foucault的觀點為出發點,探討在社會中個人(包含一般個人、特立獨行者、不畏世俗者、一般人所懼斥的精神病患等)與集體(如整個國家、社會、大潮流)之間的互動,並主要以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譯:飛越杜鵑窩)為例,兼論Rosemary’s Baby(中譯:失嬰記)、Blind Chance(中譯:機遇之歌)、Total Eclipse(中譯:全蝕狂愛)、Les Possédú等電影中有關個人與集體間互動之表述。

Continue reading “[舊文] 破浪而出?”

[舊文] 流動與轉換

流動與轉換-考古學中的「社群」界定與「邊界」的多樣性

一、社群研究的理論背景

Fredrik Barth所主編的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在六○年代末出版,引起許多學者們對於族群研究的注意。書中揭示了有關族群研究的一個概念:族群由其邊界,而非其內涵來決定。這本書的出版,可以說結束了五○年代關於民族界定與認同議題的論戰。當時對族群界定及認同的論戰可分為「客觀論」與「主觀論」,客觀論者認為民族單位可以透過客觀的變項來定義,例如一個民族的語言、體質、和其他的文化現象。而主觀論者則拒斥這種etic的族群分類,認為上述方法太過粗糙、難以實用於真實的族群區分,而強調由emic角度進行研究。Barth所編的這本書的出版,可說是「主觀論」大勝利的表現。在書中,他們明晰的表述出,族群由其主觀意識進行區分及認同,並提出了許多客觀論者難以回覆的問題。

Continue reading “[舊文] 流動與轉換”

[舊文] Adam Ferguson

Adam Ferguson【英】(1723~1816)

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歐洲發生了政治社會與思想文化的巨變,「啟蒙運動」,是十八世紀左右出現於西歐思想界的一個複合體。這是一個 「時代的精神」的改變匯為一種運動,並造成高度融貫的思潮。十八 世紀的歐洲是一段錯綜複雜的王權政治,西班牙、瑞典、法國、神聖 羅馬帝國、英國、奧匈帝國、普魯士等交相更迭,是一個條約的時代 ,是近代國際外交行為模式和國際關係型態建立的時期。

英、法兩國居於這個運動的核心,而 Adam Ferguson則是蘇格蘭啟蒙 運動中的中心人物,他一生的學術工作也包含幾個不同的面向,如道 德哲學、政治思想和社會理論等,不過其中還是以社會理論方面的成 就最大。他在1767年的代表著作《民政社會史論》(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中對傳統權威展開批判。

Continue reading “[舊文] Adam Ferguson”

[轉] nostalgia

Saturday, January 22,2005

他是一個可以花一根白髮的時間來挑揀一個標點符號的人

他編織著時光布匹,未來於是成為一幅場景
現下的罪與愛、孤竭與挑戰,在視線中蕩然無存

提琴封制了旋律,壓路機輾過了童真
鏡子映顯了乾枯的泉源,鄉愁瀰漫在腳底的水
浸弱了毫無血色的雙足

Continue reading “[轉] nostalgia”

雷光夏‧逝

只是不相信這樣簡單的結局
只是懷疑起自己無悔的心情
原來在陽光下你的背影竟是最後的記憶
唇邊的一抹微笑也將隨之褪去

五月的陽光撒下  五月的風吹起
一切沸騰的感情
都將沈澱為清澈的空氣

五月的陽光撒下  五月的風吹起
便是年輕的故事最瀟灑的註腳

你我就像散開在風中  飛揚的棉絮
註定要生生世世流浪在天際

Continue reading “雷光夏‧逝”